青岛十区市最新官方考核:胶州首夺第一,平度低迷
7月30日,青岛公布了2023年二季度“摘星夺旗”考核结果。
综合成绩排名前三的区市依然是“老面孔”,不过位次有所变化,胶州排名第一,黄岛第二,崂山位居第三。
(相关资料图)
自从去年开始“摘星夺旗”考核以来,青岛按季度共发布了6次“榜单”,前五次均是黄岛位居第一。本次胶州登顶,也是考核施行以来,榜首位置首次易主。
二季度,城阳强势反弹。综合成绩从一季度的最后一位,跃升至第5位。市南进步也挺明显,从第8位升到了第6位。
与以往相比,二季度的考核内容有了新的变化。
二季度“摘星夺旗”考核,包括经济运行、项目签约落地、城市更新建设、优化营商环境4个板块和群众满意度加分项。
其中,过去的5次考核,虽然具体指标有微小调整,但始终是“经济运行、项目签约落地、城市更新建设”三大板块。
而这次考核,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单列的第4个板块。
这说明,青岛对营商环境的重视提升到新的高度。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最重要的软实力,青岛将其纳入实实在在的考核,将压力传导至各个区市,将有助于提升青岛的核心竞争力。
1
从4大板块的考核来看,综合成绩居第一的胶州,应该是在经济运行上表现较为突出。
因为四大板块考核,与综合成绩排名第二的黄岛相比,胶州只在经济运行上比黄岛高。
二季度考核,黄岛在经济运行上位居第三。项目签约落地和城市更新建设两大板块均居第一,优化营商环境的得分也高于胶州。
如此成绩被胶州反超,只能说明经济运行的得分权重确实很高。根据以前的考核得分权重,经济运行的权重通常为60分,项目签约落地和城市更新建设权重为20分。不过,本次考核各板块权重占比,没有公布。
胶州能够反超黄岛,得益于自身工业的复苏和大项目的推进。
今年1-5月份,胶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9%,远远高于全市同期的5.2%。
胶州公布的数据显示,分行业看,31个行业大类中,20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,增长面为64.5%。其中,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、农副食品加工业、食品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47.6%、35.1%、22.4%,成为拉动规上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。
在项目方面,截至6月底,256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中,232个项目开工,开工率90.6%。年度完成投资629.7亿元,年度投资完成率63%,超额完成半年任务。
7月19日,青岛举行全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会,共观摩了10个项目,胶州有两个,分别是卡奥斯工业互联网项目、尼得科电气智能制造项目。
卡奥斯工业互联网项目是所有观摩项目中投资最大的,总投资240亿元,将打造全球规模最大、产业链最全、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家电示范基地。
未来一段时间,这些大项目的投资以及投产,均会成为胶州经济向前的强大动力。
2
与一季度相比,崂山和即墨的位次保持稳定。除了疫情期间名次出现波动之外,即墨的表现其实没有太大变化。
稳定背后,折射出两个区在经济运行、项目落地等各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。
比如崂山,金融、先进制造业奠定了产业基础,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明晰,只要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推进,一般不会出现问题。
凡是大起大落的区域,大多缺少能“撑起一片天”的主要产业。主产业没做起来,一方面意味着区域没有稳定器,另一方面也难以围绕主产业做招商引资的大文章。
市北是个典型例子,今年一季度冲到第6,到了二季度,又落到了第9位。二季度表现很好的城阳,在动车产业失速之后,情况也差不多。
这些区市之所以难,是因为还处在寻找、建设支柱产业的过程中。
二季度平度的表现令人意外。综合成绩排在最后,4个板块得分,除了项目签约落地位居第7,其余三项均为倒数第一。
从今年前几个月的数据看,平度在工业、服务业、消费等多个方面表现不佳。
1-5月份,平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.8%,低于全市平均;1-4月份,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.5亿元,下降9.3%;1-5月份,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53.7亿元、下降43.3%。
二季度,莱西的位居有所下滑,但仍排名第8,高于市北和平度。其中,项目签约落地排名全市第5。
3
客观而言,考核对促进各区市你追我赶效果明显。
绝大多数区市,在某个时间段内都曾涌现出不少亮点,一季度市北和李沧就曾进步明显,莱西更不必说,近两年总体表现出众。
毕竟,结果导向与奖惩举措很明确,压力与动力直接给到了区市:
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重,向成绩优异、进位显著的区市授予红旗,并在干部提拔使用时予以优先考虑;对成绩落后、位次下滑的区市,开展自查自纠,进行组织约谈,牢固树立“以实绩论英雄”“凭实绩用干部”的鲜明标尺,切实以考核激发干事动能、激活发展潜能。
但是,考核并非是为了考核而考核,是为了倒逼区市,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。因此,也需要客观对待考核结果,给予某些正在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建链、强链以及寻找新增长点的区市一些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