爆哭!主演加起来好几百岁,却是爱情片的正确打开方式?
各大档期爱情片素来是刚需,也时常容易成为“质量洼地”。
情人节,七夕节,520等等谐音日期,甚或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日期,往往都会出现“ 情侣定制型”影片。
(资料图片)
这些影片常常风评不好、评分不高,票房表现却不差。
四舍五入,也被调侃为“冤大头情侣”特供。
某年情人节密集上映了三部低评分的言情片,一度有人吐槽:情人节去看电影的情侣们简直是去渡劫。
简言之,都是粗疏套路。
多年前,并非导演专业的外行九把刀,一部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,成功引爆青春共鸣,赚得盆满钵满。
多年之后类似的“青春热血+遗憾错过”模式,依旧在无波无澜上演。
一再重复同一模式。
越来越矫情。
越来越尴尬。
再比如,剧版口碑很能打的《最好的我们》,是青春校园故事这几年中难得的优秀代表。
但被移植到大银幕上之后,效果一言难尽。
同一系列小说番外改编的《这么多年》,一度被吐槽“挂羊头卖狗肉”。
被指责实际在贩卖另一版《我的姐姐》。
无论口碑是好是坏,票房是成是败,热度是高是低,最鲜明的集体特色,是银幕上的爱情片大多是关于年轻人的。
纯情的校园故事。
遗憾的青春故事。
到了中年人,则往往只剩一地鸡毛的凌乱、一片浑浊的复杂纠葛。
此前《爱情神话》一改狗血路数、演了一出不一样的沪上情,着实很“异类”。
《爱情神话》的主角徐峥也好、马伊琍也罢,至多能被称为“中年”。
而留给老年人的电影,着实很少。
此前《妈妈》关注两位老年女性(母女)的阿兹海默症问题。
豆瓣评分8.7的《爱》,斩获多项重量级国际大奖,但并未登陆大陆院线。
纵使上映,票房成绩大约也不容乐观。
将长者放置在银幕正中央,原本就已经很难。
各路故事中,他们往往沦为面目模糊的背景板。
要么是婆婆妈妈又狗血又市侩的“原生家庭吸血事儿精”,负责制造又生硬又套路的戏剧冲突;
要么是“人间清醒”型温情背景板,虽有大智慧、但往往单薄且边缘化。
要么是工具人助攻、为男女主的恋爱事业添砖加瓦。
总之,他们很难成为被关注的核心主角,更何况是“爱情片”主角。
而《我爱你!》就是一部不按常理出牌的影片,讲述三对老年人的爱情。
其中一部分,还是(偶像剧式)纯爱内容。
豆瓣开画8分,两天之内拉锯式掉落7.9,爬回8分复又掉回7.9
四舍五入就当是8分吧。
票房方面,也成功突破一亿大关。
从题材类型角度看,《我爱你》至为难得。
有诸多闪光亮点、核爆级泪点,但也有韩延作品一贯的情绪过载和囫囵。
一方面或许是朝着不断下沉的更广阔的群体、抛出某种“眼泪过满过载过度”的强烈气味;
另一方面,或许又是向着某种大团圆叙事生硬靠拢的囫囵。
来,我们从头说。
一,“边缘角落”的核爆级能量
四位主演加起来好几百岁了吧?
都特别好。
惠英红、梁家辉出现,完完全全就是小区里收废品大爷大妈的模样,穿着打扮神气状态,真“演什么是什么”。
叶童出现,我都反复惊叹“这居然是叶童啊许仙啊,她是怎么做到角色和演员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啊”。
哪怕是某些时候戏剧冲突有夸张变形之处,他们的表演也依旧让人潸然泪下。
自带街头巷尾的烟火气、生活气、地气。
影片中无论是老常(倪大红饰)暴躁发火甩鞭,还是山哥(梁家辉饰)两口子一同赴死,都是很极端的特殊事件;
但是,在特殊又戏剧的夸张处,又有能让人共情反思且痛心的真实又普遍的质感。
比如男主老常,很多时候都不是他自己常为戒,而以爷爷和外公的面貌出现。
一方面这是亲情温暖,为孩子们心甘情愿将自己后置。
一方面这也是时代车轮滚滚而过、被流行甩在后方的人一时半会未必跟得上节奏的一点无奈。
老常因为孙女和外孙的缘故,很熟悉流行文化。
会比心、会各种网络用语、懂得密室逃脱和拍视频玩自媒体(的局部内容);
他已经算“跟得上潮流”了,但他也依旧有老年群体主动被动边缘化、滞后化的一点基色。
比如山哥的家宴后,曲终人散、子孙离去、满桌狼藉,老常失魂落魄坐在那里。
(部分描述未能在预告片中找到对应画面)
整部电影最扎我的两个场面,并非嚎啕大哭痛不欲生的悲情宣泄场面。
相反,都是收着的,含着的。
是那种含都含不住、满满要溢出的人间冷暖唏嘘不已。
这个“饭后杯盘狼藉而老者呆坐良久”,就是其中之一。
另一个点则是老常在孝宴上发飙时茹姐(惠英红饰)的眼神。
老常是暴走的、愤怒的、指责的,一鞭鞭一句句一声声掷地有声,骂这些没心没肝白眼狼;
而茹姐眼泪汪汪一言未发(此前她试图拉走老常,那是另一回事)。
含泪凝视的眼神,太戳人。
半世寒凉、一生萧瑟,作为旁观者作为亲友冷眼唏嘘看着,看老两口白了头佝偻了背甚至连死都惦记着“怕对孩子们名声不好”。
一声声不堪言,一句句不忍听。
这一段的结局方式,是山哥后人们下跪叩首、大拜致歉,老常侧身“跪错人了”。
这仪式感过于强烈、煽情感过分浓烈的集体磕头仪式,儿女们此前不闻不问(或没有能力顾及)、一顿鞭子之后就幡然醒悟磕头认错,戏剧仪式感大于情感共鸣性。
电影中,无论是此前没心没肺类型的山哥儿子(因为往事而有怨恨),生活工作忙的老常女儿,还是活得水深火热被赌鬼老公家暴的山哥女儿,主动被动程度不同,但共同构成了一副“后辈们天经地义自我中轴、而老人们不断为他们付出”的不均等画面。
这一方的爱、那一方的忽视,共同造就了“老人们自己常常被忽略”的普遍现状。
《我爱你!》的价值中,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聚焦于此。
当然,具体呈现中,某些失焦和过度的囫囵割裂桥段,会破坏整体质感。
就比如后辈们磕头认错这一段。
不知是要迎合更外放更大幅度的“浮夸戏剧冲突”受众,还是要转弯圆回来、局部认错回到“认错回头也算大团圆”的路数。
总之观感不够圆融。
但至少,电影用满满的爱和眼泪,说出了太容易理所当然被忽略的“他们不该被放在被遗忘被边缘化的角落”。
他们不仅仅只是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,他们更应该是他们自己。
二,老年版纯爱模式
电影中老常和茹姐的老年组爱情,挺有意思。
回收废品,都被处理为开心又浪漫的高光。
起初,这是生活困窘、不得已而为之的广义兼职。
茹姐因为往日粤剧名伶仇老师的恩情,而多年照顾她、一同生活。
收集纸壳、饮料瓶,一大堆才能卖几块几毛。
挣钱很不容易。
开局还就遇上老常这样爱撺掇事的,“据理力争”(借题发挥)将他们赶出了公园收废品的小基地。
中途又遭老常“报复”,举报她违反消防安全条例、将废纸壳都堆在楼道中。
后续两位化敌为友、感情升温之后,收废品的画风则转变为浪漫开心大业。
一段热闹的剪辑呈现,收破烂、爬山、带孩子等等桥段,无论原本常见基色是苦是甜,都浪漫又欢快。
很“纯爱”。
成人世界常见的功利考量,影片中也曾出现。
彼时老常以“你是图我这四千退休金,还是图我这79平的两室一厅”酒后得罪茹姐,喜提一个大巴掌。
此后二人峰回路转、某种意义上喜结连理。
最后“奋不顾身奔向你”,在乡下开启“老年版李子柒”田园美好生活。
某种程度上,是单线聚焦浪漫纯爱、虽提及但四舍五入“以克服的方式忽略”复杂臃肿难堪的现实考量问题。
未必没有简略割裂之嫌。
浪漫纯爱本不罕见,也常因简略而被诟病为无根无缘的彩色泡沫。
但当“浪漫纯爱”遇上老年群体,反而有不一样的美好效果。
隔壁陈院长和仇老师这对苦命鸳鸯,我很难带入。
“为爱疯魔”在现实语境中,总让我觉得有不知从何看起的错位。
山哥夫妻二人,情比金坚的程度,是难得一见的教科书级别。
极度的深情,和极端的不幸,两极都很“极端”,但梁家辉和叶童实在太有代入感。
让人没有办法控制眼泪。
三,细节和铺垫
老常出场,穿着一件印有Nirvana的T,当时我有几分奇怪:咦这老头好像还挺潮?
后续老常的女儿又给他带来淘汰的新衣服,老常一边翻检一边表示“挺新的,扔了糟蹋”。
穿上一件红红粉粉印有小熊图案的。
画面反差感很萌很可爱。
前后已出现未出现的细节串起来,很合理。
老常那些乍看不太符合他身份、年纪、固有消费习惯“刻板印象”的,未必是他本人的主动选择,而是穿女儿提供的挺新的淘汰旧衣。
一则这或许是他的个性中大大咧咧的部分,不讲究着装,裤脚长了也就用别针对付。
二则是一代人节约、不肯浪费东西的共性。
三则还是亲情表征,重视物品来源,毕竟是孩子带来的。
再比如老常和茹姐打电话,说这周末送外孙去他爸那里,他自己能有空。
后续在和对方摊牌陈述己方条件时,他说儿子儿媳卖保险、女儿在外企工作已离婚。
和儿子儿媳一同上门试图把孙女送回家、女儿出差之前单独上门送来外孙等等画面,都对得上。
这些内容看似不太重要,既不是重要情绪点也并非有隐藏反转,但点线面严丝合缝都能续得上。
让整个故事显得更立体、更连贯。
某种意义上也更生动。
另一次铺垫,则是老常昔日同事家孩子的海外升学宴,老伙计家当律师的儿子折腾出一份免责声明。
老头子脾气很爆炸,一饮而尽“喝死了是我自己愿意”。
一层一层铺垫他甲亢他脾气爆他有话梗着是一定要说的。
虽说后续孝宴鞭子和山哥后人磕头都过于戏剧化仪式化,但从铺垫的层次逻辑上说,故事有循序渐进的清晰线索。
再比如,茹姐去山哥处卖废品,主动说这些被雨淋湿了,少算一点钱(因为雨水会加重)。
加在一起也未必够十块钱的生意、还算得如此细,很生动呈现出她的财务状况;
而在这样拮据辛苦的情况下,依旧一毛钱便宜都不肯占,这是她的尊严和友爱。
典型又立体,温情又亲切。
四,一点碎碎念
无论如何,《我爱你!》的选材本身,就已经值得关注值得尊重。
四位神级家常表演加持,仅仅是表演就已经很值票价。
韩延导演作品,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《我爱你!》一以贯之的属性和特色很明显。
《动物世界》搁在其中显得有些异类。
没有什么煽情泪点,只是一部完成度高的类型片。
比不上四位表演艺术家出神入化的阐释,但节奏似乎更顺畅。
而送你一朵小红花》也好、如今的《我爱你!》也罢,或许是题材本身的“泪点属性过于充盈”,或许是呈现方式和手法上的主动选择,直观落点都在“哭”上。
这类题材的基色,本就自带感伤甚至悲凉质地,有泪点很正常。
很多时候确实也很动人。
另一些瞬间则又多又过又满。
在越过某条微妙的界限之后,效果形同“直接往眼睛里投放眼药水”。
而在此前,明明有一个结点,似乎可以恰到好处“让人心里湿了一块然后久久难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