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短讯!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?

顶端新闻 2023-06-17 05:13:20

先看一个有趣的故事:

相传,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,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、度量衡和文字等。丞相李斯接到命令后,很快就顺利统一了货币的规格和量器的大小。


(资料图片)

但在重量方面却遇到了难题,一斤该等于多少两比较合适呢?李斯一时没了主意,最后只好去请教秦始皇。秦始皇没说话,只大笔一挥写了四个小篆给李斯:天下公平。

李斯看了这几个字之后,百思不得其解。为避免推行后出现问题而被问责,李斯计上心来,就按这4个字的总笔画数作为标准,于是就有了一斤为十六两的规定。

以上故事很有意思,但按笔画数来规定重量的标准确实有些草率。毕竟这不是一个睿智丞相和千古一帝能干出来的事,而是后世杜撰的,没有科学依据,也不可考证。

那么,一斤等于十六两究竟怎么来的呢?以下有几种说法,钰姐在此抛砖引玉,敬请指正。

有一种说法。古代重量的最小单位是“铢”,通常用来称量中药材的,毕竟中药材的重量一般都比较轻。我们熟知的成语“锱铢必较”即源于此,锱铢必较就是形容一个人非常抠门,连很细小的一分一厘都要计较。

而天平可以将东西分成重量相等的两份,古人在实践时还发现将度量衡全都设为2的倍数是最为合适的,也方便计算,因此“两”就这么诞生了。后来古人再从2以上做层层叠加计算,最终规定一斤等于16两。

如此古代的百姓们在日常生产、生活等交易中就方便使用了。比如一斤平分一半是八两,流传至今的成语“半斤八两”也就诞生了。而八两的一半可分为四两,以此类推,四两的一半则为二两,二两再分就是一两。

如此采用的就是十六进位制,而不是十进位制。有的人还说,十进位制太过普通,按古人的智慧自然会走不寻常路。

我认为,以上的说法与“对折法”异曲同工。

什么是对折法? 此说法灵感源于木匠打线的墨绳,做法为:对折,对折,再对折,一共对折4次。如此联系到1斤的标准,相当于把1斤分为16等份,于是将十六分之一的长度称量的重物命名为1两,由此诞生了十六进位制的杠秤。

古代“一斤为十六两”的规定就沿用到现在,直到1959年国家为保持国际制的一致,才开始采用十进制,改为一斤等于十两。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总体比较浅显,主观性成分比较多,而且也不十分科学。

因此又衍生了一种说法。一斤为十六两看似是一个数学问题,而实则是一个文化问题,是古人在文化、哲学等的智慧凝练。

在古代,古人称重用的秤是十六两秤,又叫作“十六金星秤”。这十六金星包括哪些呢?它包括北斗七星、南斗六星,再加上福、禄、寿三星,如此就组成了十六两金星秤。

有意思的是,北斗七星主亡,南斗六星主生,而福、䘵、寿三星则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。倘若人昧心而为,短斤缺两,则少1两叫损福,少2两叫伤禄,少3两叫折寿。

当然这只是古时的一种说法,不可对号入座。说到“短斤缺两”,我们倒是可以回顾一下我们的杠秤文化,看看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。

在杠秤上,我们可看到好些秤星,而杠秤上的秤星是有固定的颜色的,要么白色,要么黄色,而不能用黑色,比喻人们做生意称量时一定要做到公平、正直,不能黑心。

杠秤上第一颗星叫作“定盘星”,杠秤只要选好定盘星,就是一杠好秤,因此被人们比作事物的准绳。杠秤上的绳纽叫作秤毫,指人们在秤量东西时一定要明察秋毫,不能粗心大意。

而秤一旦提起来,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定盘星,这意味着在提醒商人要权衡良心,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得短斤缺两。

当然,以上的这些都只是古代的一种说法,我们切勿对号入座,要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。古人之所以有此说法,是在警告世人,做人要公平公正,切勿短斤少两,做出昧良心之事。

还有一种说法,度量衡是由班固从音律中推演而来的,同时也是最为玄乎、最难理解的。个人也比较倾向于这种。

《史记》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它涵盖广泛,但其中“八书”也只记载了“礼、乐、音律、历法、天文、封禅、水利、财用”等八方面历史沿革及典制,就是没提到度量衡。

而东汉史学家班固的《汉书.律历志》就弥补了这一缺憾,成为我国第一部度量衡经典巨著。

班固在《汉书.律历志》首次提到了“衡权”,“衡”就是“平也”;“权”就是“重也”,“衡权”就是移动权而保持衡之平。这里衡指秤杆,权指秤砣,古代叫秤锤。

而秤锤又有“铢、两、斤、钧、石”五权,这五权之间的关系,班固规定:“二十四铢为两,十六两为斤,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。”

比如《列子.仲尼》中提到的“发引千钧”,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“千钧一发”,意思是一根头发可以挂千钧,“千钧”换算出来就是3万斤,以此比喻事情十分紧急重要。

那么,这些重量单位都是怎么得来的呢?一铢又是多重呢?班固又是怎么从音律中推演出了度量衡的呢?其实,汉代的历法就是从音律上来的,度量衡也同样如此。

而这些都需要借助一种叫做黍的谷物,而且要专门挑那种不大不小均匀点的黍,把它们装进黄钟律管里,装满之后再倒出来,数一下一共有多少粒,再拿这些黍做为微调单位去决定各类度量衡的标准。

《汉书.律历志》记载,黄钟律管的中空部分叫做龠(yuè),把龠填满需要有1200颗黍,那么1200颗黍所占的空间就叫合(gě)。10合等于1升,10升等于1斗,10斗等于1斛,这就形成了容量单位。

(古代的黄钟律管)

同理,铢、两、斤、钧、石这些单位就按黍数量的多少给规定出来了,成了重量单位。其中1200颗黍粒就是12铢。这里“衡权”的重量就与“十二律”息息相关了,也即与天文观象有关。

黍,是我国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最早驯化的粮食作物,用它作为重量“基础”的依据当然一定会更早的。那么,一根黄钟律管的黍是12铢,两根管的重量的黍粒就形成了“两”。

(古代黄钟音律与时间节气)

那为什么一斤为十六两呢?班固的解释就更很玄乎了,关系到阴阳、天文观象、五行等中华文化,确实不太好解释,钰姐在此简单说下,有的内容不便展开太多。

“铢”表示重量很小的物品,与其他物品有明显区别;“两”是黄钟律管2倍的重量,即24铢形成一两,这也是二十四节气的表现;“斤”是“明”之意,合384铢,恰是《易》两篇的爻数,是阴阳变化的表现。

而十六两形成一斤,就表示用四个季节乘以四方。

(人们生产生活等都离不开度量衡)

再有,“均”是平均之意,阳气施放,阴气转化万物,秤锤与物体重量均平表示万物;三十斤为一均表示一个月;四钧为一石,表明一年有四季,重120斤表明一年有12个月,等等。

毫无疑问,班固的度量衡标准根源于古人在天文观象方面取得的成果,也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。既是生产实践,也是科学实践,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哲学、数学、文化等知识延伸。

古人的智慧的确高深莫测啊,令人叹为观止。当然以上仅限于个人理解,中华古文化博大精深,还需不断领会。你怎么看呢?欢迎留言~

(文章图片来自网络,如侵则删)

x

热门推荐

环球短讯!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?

2023-06

王字武字 王武是什么字

2023-06

职业本科含金量高吗_职本和普本有什么区别

2023-06

耐用消费品是什么意思_耐用消费品|每日消息

2023-06

京剧贵妃醉酒海岛冰轮_京剧贵妃醉酒 焦点要闻

2023-06

快看:2023强化营商环境意识心得体会范文6篇

2023-06

要闻速递: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将于7月10日启动

2023-06

直击哈洽会|新疆阿勒泰——西藏日喀则旅游专场推介会在哈尔滨举办|当前焦点

2023-06

王德彬儿子图片 王德彬

2023-06

世界短讯!快讯2023-06-16 21:00:48

2023-06

推荐阅读

多家国际邮轮公司实现全面复航 年底恢复至疫情前水平

2022-05

已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 “试管婴儿”家庭将获得更多支持

2022-03

内蒙古满洲里市启动第四轮大规模核酸检测

2021-12

微博博主“鹿道森”确认身亡 警方:排除他杀

2021-12

失联摄影师“鹿道森”确认身亡 尸体被打捞上岸

2021-12

黑龙江讷河第二轮全员核检结果皆为阴性

2021-12

2021天象剧场收官:月“会”群星、日全食、流星雨扎堆亮相

2021-12

陕西新增1例境外归国集中隔离期满确诊病例

2021-12

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1例

2021-12

宁夏银川警方破获2起以“互联网+物流寄递”为模式的特大毒品案件

2021-12